高二語文上期期中聯考模擬試題卷
(出題人:康牧枷 審題人:李真 李巖 共140分鐘150分 答案全部寫在答題卡上)
一、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-3題。(每小題3分)
①打開微信“朋友圈”,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文化微縮景觀:既有“小清新”,也有“情懷黨”;既能看到古典樂迷的“高大上”,也能看到各種“非主流”……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價值偏好和審美趣味,他們是文化景觀的觀看者,也是文化風尚的制造者。
②然而,新技術的生死時速,是否也會縱容“所見即所得”的膚淺,帶來“既得繁花,亦生野稗”的亂象?已經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氣的日益稀薄,甚至認為中國正在進入文化上的“小時代”。圖書館修得越來越好,好書和讀書人卻越來越少。難怪有人疾呼,從電腦和手機中拯救我們的閱讀吧!甚至有人說,拔掉網線,關閉手機,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。
③事實上,翻閱近幾個世紀的文化史,幾乎每一次技術手段的升級,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焦慮。海德格爾以哲人姿態(tài)發(fā)問:技術化的時代文明千篇一律,是否還有精神家園?美國學者羅斯扎克更是一針見血:相比在黃昏時分去附近的咖啡館,網絡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嗎?哲人的憂思,倒是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歷史的慣例:越是缺少文化話語權的草根,越能更早地擁抱新的文化場;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話語權的精英,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??纯次覀兊幕ヂ摼W,微博是近6億網友鼎力支撐的輿論廣場,微信是無數中產白領激情互動的文化領地。在抱怨新技術讓信息碎片化、文化淺表化的同時,誰愿用理性的思維、專業(yè)的智識、人文的情懷,主動涵養(yǎng)席卷天下的網絡文化?文化之河能否源遠流長,乃是取決于“最低水位”,誰來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,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?
④正如學者所說,當代中國正在“共時性”地經歷著傳統(tǒng)、現代與后現代。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,反映在文化領域,將使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,注定要面對傳統(tǒng)與現代并存、高雅與“低俗”共舞的現象。對大眾審美和信息時代的到來,主流文化的建設者固然不必過分沉溺于文化鄉(xiāng)愁、傷感于“吾道衰也”,也不能閉關自守、以和大眾文化劃清界限來標榜自我,而是更應該防止文化上的劣幣驅逐良幣,為整個社會的文化水位劃定警戒線,并擔任守護者。“士志于道”曾經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的光輝傳統(tǒng),一代代士人無不“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”,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,理應是當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。
⑤古人云,“雖世殊事異,所以興懷,其致一也”。不論時代如何變遷,技術條件如何升級,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懷不會改變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以更積極的態(tài)度、包容的氣度、淵博的深度,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。通過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”,最終走向“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的文化中國。
(摘自2014年01月6日《人民日報》)
1.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
A.要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,使文化之河源遠流長,就應該用理性的思維、專業(yè)的智識和人文的情懷,去主動涵養(yǎng)網絡文化。
B.“士志于道”曾經是中國文化與中國文人的光輝傳統(tǒng),為時代文化加厚土層理應成為當代文人的歷史使命。
C.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文化共存的現象,為防止文化上的劣幣驅逐良幣,主流文化建設者應為文化水位劃定警戒線并擔任守護者。
D.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懷沒有改變,就能以比以往更積極的態(tài)度、包容的氣度、淵博的深度,去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。
2.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
A.文化空氣的日益稀薄,使一部分人對此十分痛心,這些人甚至認為中國正在進入文化上的“小時代”。
B.當今社會,讀書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,但好書和讀書人卻越來越少,以至于有人疾呼“從電腦和手機中拯救我們的閱讀吧”!
C.任何一次新的技術手段的升級,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焦慮,這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現象。
D.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,需要通過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”,最終走向“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的文化中國。
3. 根據原文內容,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
A.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價值偏好和審美趣味,信息時代,他們既是文化景觀的觀看者,也是文化時尚的制造者。
B.海德格爾、羅斯扎克等人的憂思從另一個角度表明:只要擁有文化話語權,無論是草根還是精英,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、擁抱新的文化場。
C.既不必過分沉溺于文化鄉(xiāng)愁,也不能閉關自守,這是大眾審美和信息時代到來時主流文化建設者應有的態(tài)度。
D.在文化領域,因受快速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影響,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要面對傳統(tǒng)與現代并存、高雅與“低俗”共舞的現象。
二、古文閱讀(每小題3分)
①樂恢字伯奇,京兆長陵人也。其父,為縣吏,得罪于令,收將殺之?;帜晔?,常俯伏寺門,晝夜號泣。令聞而矜之,即解出親?;珠L,好經學,事博士焦永。永為河東太守,恢隨之官,閉廬精誦,不交人物。后永以事被考,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,恢獨皭然不污于法,遂篤志為名儒。性廉直介立,行不合己者,雖貴不與交。信陽侯陰就,數致禮請恢,恢絕不答。
②后仕本郡吏,太守坐法誅,故人莫敢往,恢獨奔喪行服。歸,復為功曹,選舉不阿,請托無所容。同郡楊政數眾毀恢,后舉政子為孝廉,由是鄉(xiāng)里歸之。辟司空牟融府,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,恢以與倫同郡,不肯留,薦潁川杜安而退。諸公多其行,連辟之,遂皆不應。
③后征拜議郎。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,恢數上書諫爭,朝廷稱其忠。入為尚書仆射。是時河南尹王調、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,縱舍自由?;舟雷嗾{、阜,并及司隸校尉。諸所刺舉,無所回避,貴戚惡之。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,恢謝不與通。憲兄弟放縱,而忿其不附己。妻每諫恢曰:“昔人有容身避害,何必以言取怨?”恢嘆曰:“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?”遂上疏諫曰:“臣聞百王之失,皆由權移于下。諸舅不宜干政王室,以示天下之私。政失不救,其極不測。方今之宜,上以義自割,下以謙自引。”書奏不省。
④時竇太后臨朝,和帝未親萬機,恢以意不得行,乃稱疾乞骸骨。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,恢遂飲藥死。弟子缞绖挽者數百人,庶眾痛傷之。后竇氏誅,帝始親事,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(jié),除子己為郎中。
(節(jié)選自《后漢書·樂恢傳》)
4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得罪于令,收將殺之 收:拘禁
B.令聞而矜之,即解出親 矜:憐憫
C.諸公多其行,連辟之 多:稱贊
D.恢謝不與通 謝:感謝
5.下列句子分為四組,全都直接表現樂恢“耿介”性格的一組是( )
①后永以事被考,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,恢獨皭然不污于法
②故人莫敢往,恢獨奔喪行服
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
④憲兄弟放縱,而忿其不附己
⑤諸舅不宜干正王室,以示天下之私
⑥弟子缞绖挽者數百人,庶眾痛傷之。
A.①④⑤ B.②④⑥ C.②③⑥ D.①②⑤
6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樂恢為人至孝。父親因得罪了縣令而被關押,年幼的樂恢晝夜痛哭不已,他的行為讓縣令動了惻隱之心,最后父親得以釋放。
B.老師焦永“以事被考”后,樂恢“不污于法”,拒絕為他托關系找門路;竇憲兄弟放縱,樂恢恨他們不依附自己,故不與他們交往。
C.蜀郡太守第五倫與樂恢是同郡,所以當第五倫取代牟融為司空時,樂恢在推薦了杜安之后,堅決請退,表現了他為人正直的一面。
D.河南尹、洛陽令與權貴竇憲相互勾結,為非作歹,樂恢不畏權貴,上書彈劾。樂恢還上書彈劾竇憲兄弟,因竇太后的庇護,勸諫不但沒有成效,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。
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Qing新浪Vivi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