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前,我校2004屆校友、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有機所副所長張韶光教授走進母校,為師生做“化學合成與未來”專題科普講座,引領青年學子牢記“科技筑夢、強國有我”的使命擔當,厚植科學教育文化內涵,培育科學報國情懷,以科學家精神為指引,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才,為實現(xiàn)科技強國的偉大夢想貢獻青春力量。
校長劉偉熱烈歡迎校友張韶光的到來,并向清華大學多年來對一中的支持和關愛表示感謝,并就推動我?;A教育和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精準對接,攜手為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發(fā)展的教育,著力造就拔尖創(chuàng)新人才進行熱情交流。
張韶光 一中優(yōu)秀校友,1999年考入少兒班,2004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,后在北京大學師從席振峰院士、張文雄教授攻讀博士學位,其博士論文榮獲北京大學優(yōu)秀博士論文。曾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,并擔任美國默沙東公司工藝化學部高級研究員。2020年,加入清華大學開展獨立研究工作,長期從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,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高水平期刊發(fā)表論文50余篇。曾獲得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(第四完成人),清華大學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先進工作者、年度教學優(yōu)秀獎、思政課程示范個人。目前擔任《化學學報》青年編委。

“回到母校,見到學弟學妹和老師,感到無比親切。一中是我筑夢的地方,是我通往遠方的橋?!?/span>
講座上,張韶光教授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自己在少兒班的學習經歷、化學興趣的養(yǎng)成過程,以及在大學階段的成長故事和職業(yè)選擇的心路歷程,介紹了清華大學化學發(fā)展歷史、學科現(xiàn)狀、科研成果、人才培養(yǎng)和未來發(fā)展前景。
“什么是手性?什么是酶催化與定向進化?什么是工藝化學?”講座上,張韶光教授頻頻發(fā)問,帶領同學們領略化學科學的無限魅力,并結合豐富的科研案例,為同學們系統(tǒng)講解了“酶催化藥物合成工藝與機遇”“轉氨酶的定向進化”“串聯(lián)酶催化”等化學科普知識,講述了發(fā)展中的中國酶催化科技進展,介紹了工藝化學發(fā)展、應用與前沿科研。
講座集科普性和趣味性為一體。多樣化的案例、豐富的圖片、深入淺出的講解,讓深奧的化學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,讓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科學的強大力量,領略了前沿化學科學的發(fā)展和研究前景,更感受到了科學家勤勉鉆研、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,極大地激發(fā)了同學們學科學、用科學、愛科學的熱情。
講座中,張韶光教授與學子們熱情交流互動,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一詳細解答,啟迪同學們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思維,提升科學素養(yǎng),現(xiàn)場氛圍格外熱烈。
“我是你們的學長,也是清華的一名青年教師,我想告訴大家:人生選擇固然重要,但唯有熱愛才能讓選擇綻放光芒。希望學弟學妹們永葆求知的熱忱,在勤奮學習中錘煉品格,在砥礪奮斗中追逐夢想。請相信,為熱愛傾注的每一分心血,都將化作照亮未來的星光。”
張韶光教授勉勵學弟學妹做好人生規(guī)劃,樹立遠大志向,勵志勤學,刻苦磨煉,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,并和同學們相約水木清華,不見不散。
“一中永遠是我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,這座文脈綿長的紅色學府,既有歲月沉淀的厚重底蘊,又煥發(fā)著與時俱進的蓬勃朝氣。這里,教育創(chuàng)新與人文傳承交相輝映,培育出一代代棟梁之才,譜寫著立德樹人的時代華章。”
在母校期間,張韶光教授還走進校史博物館、少兒部發(fā)展館參觀,游覽校園,追憶一中流金歲月,重拾青春記憶,共話母校情長。
世界再大,一中是家。無論天涯海角,一中永遠是校友們心靈的港灣;無論歲月變遷,母校始終牽掛著每一位學子的成長。熱忱歡迎歷屆校友走進母校,共敘師生情誼,分享成長故事,激勵后學奮進,共同譜寫新時代一中發(fā)展的嶄新篇章。